天涯书库 > 国安局档案 > 第574节 >

第574节


搜救的人员不知道是一路太疲惫困乏了,还是与小分队员们太熟了想找点乐子,悄悄走了过去,然后在那几个小分队员身后一拍肩膀大喊起来,试图吓唬他们一下,但是很意外,趴在地上的几个小分队员虽醒来了,但并没有太大反应,而是慢慢地转过了头。
只一眼,搜寻的几个队员就吓得腿脚不稳,瘫坐在沙坡上,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打过几十次硬仗,鲜血和死尸见得多了,能被吓成那样,足以说明小分队员们出了状况,他们的脸惊悚至极。
后来逃走的那个搜救队员回忆,他们所看到的小分队员的脸,已经不能称之为脸,上面的肉黏糊糊的,而且布满浓绿色的斑毛,就像是发了霉的馒头,鼻子早就不见,只留两个朝天的孔洞,两颗眼珠子没了瞳孔白得瘆人,高高凸起着,似乎随时都要跳出来,嘴里流出血红色的哈拉。
这些面目恐怖的小分队员爬了起来,动作很僵硬,朝那几个搜寻队员机械般地挪去,但这只是一种初始动作,几步之后他们就像是腿上装了齿轮一样,朝搜救队员们飞速扑去。
与现在影视片中的僵尸不同,他们抓住搜寻队员后,并没有噬咬他们,而是将嘴巴大张,对着他们湿吻了下去,并且腮帮子蠕动着,似乎是在将什么东西喂给搜寻队员们,不一会,被吻过的队员都静止不动了,似乎停止了呼吸,但脸上的皮肤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像那些小分队人员。
搜寻队员中有一个人是飞毛腿,速度比常人快多了,所以那些恐怖的小分队员没有追上他,他也因此跑回了车上,飞速朝来路驶回,捡了一条命,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回到兵团总部的时候,人从车上跳下来后就栽倒在地昏了过去,输了三天液才醒过来,讲述了所经历的惊悚过程。
兵团领导之间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世上根本不会有封建迷信那一套,回来的这个士兵很可疑,有可能是潜伏的敌特,残害了其他的队员,必须接受监视和审查,必要时直接枪决;但另一部分认为,如果是敌特不可能有胆量独自回来,而且罗布泊自古都是神秘地区,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分歧的讨论还没有解决,又出事了,若羌地带的维族首领带着几个人匆匆赶到了兵团,带来了一个噩耗,在罗布泊附近的一些牧民遭到了袭击,这些人被不明身份的行尸用嘴亲吻,之后死亡,但没过多久就变化成了与行尸一样的家伙,已经林林总总好几百人受到了牵连兵团领导听后当然明白维族首领说的行尸是什么,就是他们先前出事的士兵,这件事已经成了事实,也不用再辩论,所以,当下决定派遣一个团作战部队出发,一方面验证消息真伪,另一方面一旦局面失控要对出现异常的士兵和牧民进行歼灭,防止事态扩大、人心惶惶造成混乱局面。当这一个团的作战部队到达若羌境内时,天已大黑,他们决定暂时扎营,天亮后再在牧民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搜寻,由于四周地貌是沙漠和戈壁,所以他们并没有保持最高警戒,而是在营地四周安排了四个哨兵,也就是这一点失误,让他们后来几近全军覆没”
第六百零五章核爆
“几近全军覆没怎么会这样沙漠平坦,那些变异的士兵一旦在地面上出现,应该很容易就被发现的啊”我禁不住对叶主任疑问起来。
“是的,你说得很对,如果在沙面上出现,很容易被发觉,但是那些行尸不是在地上出现,而是从沙土之下冒出来的,无法去探求它们是一早就藏匿在沙层下面,还是在沙土下移动过去的,总之突然从准备进餐的士兵周围出现了,并且见人就吻,不管男女老少。
士兵们猝不及防,加上变异人员行动敏捷迅速,还没有来得及反抗,或者连枪都没有射击,就被扑倒在地,强行被吻,之后,确切地说是被它们用嘴喂下什么东西后,不消几秒钟人就会窒息而死,之后面目发霉,皮肉溃烂,重新以行尸般的样子复活。
整整一个团的部队,只有一些司机,以及在车上打盹了士兵侥幸逃脱,驾驶着车辆回到了兵团总部,汇报了境况。等到兵团再派出一个师的部队进驻罗布泊时,事态严重的超乎想象,那些殒命的士兵早就变成了行尸,并且在袭击附近的牧民,被亲吻,或者说感染的人数,呈指数增长,短短几天的功夫,若羌地区几步见不到活人,只剩下一些废弃的土拱住房,和时不时从沙土里窜出来的行尸。
不管是围剿还是捕捉,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太分散,而且动作看似僵硬,但随时可以迅速地奔跑、跳跃,从反应来看,虽然没有丝毫以前的记忆,但还有一定的智力,会躲避子弹的射击。
但上面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令不部队指挥者烦恼的是,这些行尸竟然不怕枪,或者谁必须连续射击多次,而且是大脑和心脏部位受到毁灭性破坏,才可能杀死。
这样一来不仅费力、费时、费子弹,还改变了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本来军队人数占优势,试想一下,如果那些行尸需要打好几次才死,不就相当于对方同等作战力的人员,增加了好几倍吗所以一个师的兵力根本不够。
人数在不停地增加,范围在扩张,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遏制,用不了几个星期,就会蔓延道中东部地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根本就无法控制了,甚至有民族灭绝的危险。
所以兵团总部一方面全军出动,试图通过三面围堵控制行尸感染范围;另一方面也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了中央,请求支援和指示。
那时候中央的军方高层听到这个消息后,与兵团的领导的反应是一样的,有一部分认为这是荒谬的,只不过是部分人的谣传,或者是国外敌对势力搞的鬼;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新疆兵团那边很严谨,没有十足的资料和证据,是不会随便上报的,于是一场讨论开始了,两天没有研究出来决定,最后只好将此事告诉了一号首长。
首长当初很生气,将一些领导骂了一通,随即与新疆那边挂了电话,询问了最新情况后,令兵团那边一定要遏制住这种行尸的人数和活动范围,并马上派出了自己的亲信火速前往核实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态到了什么地步。
秘书火急火燎地感到了罗布地带,等待亲眼目睹了行尸的样子,以及感染途径方式后大吃一惊,马上通过电话将实际情况告诉北京一号首长。当时的首长知道自己的秘书不会欺骗他,也不会夸大事实,知晓事态已经很严重:一方面是民众的死亡,并引起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受到考验,所以这种事情必须尽快解决。
怎么解决,当时有两种思路,一就是派相关专业的人去调查事件发生的起因,以及研究被感人者救助的方法,平静地将事情控制下来;二就是武力解决,在行尸还在可控情况下,快刀斩乱麻,迅速扼杀并封锁消息。
那时候国内的生物和化学工厂总共也没有几个,更别说专家了,寥寥几人大多都逃到了台湾,所以根本没有几个懂这方面的知识,好在还有一个人在生化方面颇有研究,此人姓彭,长期在上海工作,由陈毅元帅推荐。说来也是缘分,陈毅元帅当年主政上海时大力扶植科研,慧眼识珠记下了彭这个有才青年的名字。
虽说有了生化专家去调研,但毕竟事态严重,一旦没有生物或者医学的方法应付,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做两种准备。
说来也是巧合,那时候我国一直秘密研制的核弹到了关键阶段,但花费巨大,国库亏损严重,加上国外的制裁封堵,民生非常艰难,很多下面的负责人都向首长诉苦,建议取消或者推迟研究,一来缓对外的紧张关系,二来可以改善下民众生活条件。
但是首长高瞻远瞩,知道一旦放下就等于前功尽弃,而且国防会很不稳固,所以没有同意,思忖良久下了一道命令,马上实验,地点就是罗布泊爆发行尸的戈壁以及沙漠地区,范围要全部包括。这样一来,从两个方面下手事件就有把握解决了。
伟人高瞻远瞩,彭姓植物学家带领科研人员进驻后,见到行尸根本无法救治,甚至于连传染原因都无法解释,无奈,最后只好活捉了一个行尸运回伤害深入研究。
通过生化方面不能很快解决的话,只有武力了,一号首长果断下了核爆歼灭的命令。
接下来的日子,兵团的任务就是对沙漠里的行尸进行驱赶,用过枪林弹雨让它们尽量朝西迁徙,距离人数较多的新疆中部地区远一些,方便核弹的爆炸试验。这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虽说兵团有部队二十万之多,但在广袤的罗布泊沙漠一分散,显得很稀少和不足,拉网式驱赶行尸有点杯水车薪。
不过那时候的部队思想很纯正,也很能吃苦,一旦上级下达了任务,不管是什么任务,即便是赴汤蹈火丢了性命也要坚持完成,所以他们做出了很大牺牲,前前后后有数千人因为劳累猝死,另有上千人被行尸亲吻,感染后成为敌人。
好在几个月后终于完成了任务,将行尸驱赶到沙漠西边的戈壁滩,那里最荒凉不过了,数百里也很少见到野生动物,更别说人了,等接到了上面的电报后,兵团士兵在限制范围边际埋下了大量地雷后,之后迅速撤离。
第二天,看似寻常的一个晚夏,震惊世界的蘑菇云升腾而起,并且传出让国外敌对势力心惊胆战地响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世界上都处在惊叹中,却没有几个能知道爆炸地点真正的玄机。
之后,兵人迅速进驻爆炸区域,当然只在辐射较小的外围,并没有再发现行尸活动的迹象,似乎全被炸得灰飞烟灭,在警戒线外监视了几个月后,终于宣告整个行尸爆发事件完结,并上报北京。
核弹成功爆炸后,彭再次请求进驻罗布泊,但上面并没有批准,一来是军事机密的原因;二来是辐射较强为了保护他;三来就是运到上海的那个行尸不见了,彭有很大的工作失职,好在已经将它灭活,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否则在上海那种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后果不堪设想
两年后,彭姓植物学家很想再次申请,毕竟,他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但随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切都变了,人们的心思扑在了斗争上面,科研人员天天面对的就是检查和批斗,北京那边也是没有回应,这件事只能暂时放下,没想到一放就是十三年。
那场十年动`乱结束后,彭又再次申请,几经辗转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获得允许,那时候北京主事的是邓姓首长,他是一位对科教很重视的领导,不但批准而且还给了很多关照。于是彭带领着一队科研人员再次进驻了罗布泊,表面是为了测绘和考古,实际上还是为了研究核爆那年发生的行尸事件。
这一次他有了重大发现,可以说基本知道了行尸发生的原因,但这个原因令他震惊,并且惶恐,立马回了北京,亲自向当时的邓姓首长做了汇报。
首长立即批示,让他组建第二批的队伍,所有物资一应供应,并且尽快再次进入罗布泊,对引起行尸出现的原因进行核实,并深入研究,能以此来壮大国防,或者造福国民就开发,不能,则立马销毁或者封存。于是在第二年,彭姓植物学家再次进驻罗布泊腹地,这次作为队长带领了几位资深研究人员,他们各有所专,负责不同方面,一切都很顺利,很快就抵达了上次驻扎的地区,也就是行尸最先形成的地方。彭本以为这次会按照计划进行探究,取得显著成果,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他只是一个科学家,所以根本没有意识到,除了环境是一种威胁,人也是威胁
第六百零六章敌特
对行尸形成原因的探究是绝对机密,所以彭姓植物学家并没有将实际目的透露给队员,只是告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罗布泊,包括气候地貌、植被生物,以及历史人文等。
队员们也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在考古、地理、气象等领域,有独特见解和专长的青年才俊,组合在一起很显然是为了深入研究罗布泊,所以不会往其他方面联想,但这只是绝大多数队员的思想,有一个人恐怕另有打算和目的
由于队员们的各种研究发现,都要汇报给彭姓植物学家,所以大大提高了他的效率,也拓展了视野,使他获得了罗布泊更多的独特条件,为行尸事件原因的验证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支撑和便利条件,所有的进程,都比计划快了很多。
完成行尸最先爆发地附近的调研后,按照原先的既定形成,是要返回的,但彭见柴油以及食物还有很多,所以改变了计划,决定穿越罗布泊中心腹地,进行更多更全面的探究,终点是米兰,在米兰农场可以进行补充。
这一决定虽然改变原定行程,但队员们还是很配合,没有表现出异议,一路上开着车走走停停,一周后抵达了米兰农场,补充了充足的食物水源还有柴油。
当所有科考队员都以为接下来就要原路返回时,他们的队长,彭姓植物学家又改变了路线,打算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南线再次穿越罗布泊,然后途径敦煌回道乌鲁木齐。对于这一决定,队员们沉默了,口上不说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不赞同,这种气氛影响了彭性植物学家,他也觉得通过这种牺牲大家时间的做法,完成自己行尸事件的研究,有点太道,准备原路返回。
但有一个人去提议再次横穿罗布泊,这个人是谁已经无法考究,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在彭的日记中发现的这句话,后来对其他九名队员审查的时候,他们也记不清这件事了,所以线索也断了
总之,在这个人的旁敲侧击下,所有人又同意了他们队长的建议,下决心再次创造纪录,横跨罗布泊带回更多第一手研究资料。就这样,准备充足之后他们出发了,但是这一次行程由于陌生,过程比较艰难,汽车经常绕好多弯子,加上途中发现了很多稀有动物,譬如野骆驼等,追赶和观察多次,这样一来耗费了很长的时间。
六天后,他们抵达了库木库都克以西八公里处区域,车上的水以及油只有很少一部分,连第二天的行程估计都不够,于是队员们建议马上发报。彭不是很愿意,一来这样的话会花费很多经费,二来驻军的很多领导参与过当年的行尸驱赶任务,见过彭姓植物学家,知道他是研究那东西的,再次见面有可能会穿帮,让队员们猜测出科考的真正目的。
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没办法,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向库尔勒的驻军发报,请求支援和帮助。那一天,沙漠里的风很大,帐篷时不时被掀开,费了好大事才将营地扎稳。彭姓植物学家还有自己的人物,所以让大家原地休息,他四处走走,其实目的就是想要独自做一些勘察,看看造成行尸出现的那种植物,是否在附近也有分布。
由于风大,烟尘漫天,加上天色渐晚,视线受到影响,所以在附近寻找了个把小时后,彭姓植物学家就回到了营地的帐篷里,准备这几天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但是当他打开背包后,发现有些不对劲,做记录的笔记本明明是正面朝下的,但是此时却反面朝上,似乎被人拿出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