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那个声音自顾自的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我听了这么久,终于听到了关键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手心里已经捏了一把汗。
冷月则在一旁不冷不热地问:“还没完?”
赵梓桐咬着嘴唇,摇了摇头,将她听到的故事讲了出来:
公元1645年,清兵在爱新觉罗·多铎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脸败明军,连续占领诸多城池,于四月十九日抵达扬州,以水陆两军,将扬州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守城明将史可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领全扬州城军民奋死抵抗,但终因箭尽粮绝,于四月二十五日失守扬州城。
爱新觉罗·多铎占领扬州城后,妄图招降史可法及其部下为他效命平江南,遭到拒绝。
一怒之下,爱新觉罗·多铎于五月二十日下令屠城。
清兵撕扯下人性的面皮,亮起冰寒刺骨的血刃,挥向扬州城残余的军民,甚至连老幼妇孺都没有放过。
扬州城军民不论男女,不论老幼,死命相拼,在自己的故土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这场灭绝人寰的杀戮,足足持续了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在满城密布的尸体堆中,不为人察觉的,钻出了一名男子,趁着夜黑风高,清兵不备,逃出了扬州城,一路北上,保住了性命。
二十年后,扬州城来了一人,凭明谋暗计,以极快的速度创建了殷实的基业,成了两淮盐商中的重要人物。
那时,康熙已经登基。
在一代明君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准提升,两淮盐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康熙对两淮盐业非常重视,加强巡盐御史职权,由两淮总督兼任,官居二品。
由此可见,当时两淮盐业有多么的发达。
这个人表面上是财大气粗的盐商,私下里却密谋反清复明之事,甚至与洪门天地会有牵扯。
没想到,洪门天地会中出现了叛徒,将这位盐商告发,使得其最终落得了抄家灭族的下场。
然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盐商及其家人的尸体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更离奇的是,就连他被封的宅邸,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荒地。
有人传这些是洪门天地会的人所为,完全是为了造舆论,给清王朝压力;也有人传,是康熙皇帝一怒之下命人将这座宅子连夜夷为平地。
但是,真实的原因并没人知道。
渐渐的,这起事件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潮之中,逐渐被人们遗忘。
而远在扬州城东北方一百五十多公里的一个小山包附近,自那时起,便会不定时突兀的出现瘴气,瘴气中隐约可见一座建筑奢侈的古宅。
几百年来,曾有人偶遇这座古宅,壮着胆子走进去,但再没出来。
那座古宅,就是我们当前所在。
听完赵梓桐的讲述,我们都陷入了沉默。
这种离奇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段遭遇,根本不会相信。
我不相信世上有鬼,不认为世上有幽灵或魂魄。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冷月的“阴蜃说”。
可是,这样一段被历史遗忘的悲惨事件,冷月怎么会知道?他又为什么会知道这里藏着他要的东西?他又为什么确定是阴蜃使得古宅频繁重现?
我望向冷月,想向他询问,却想到我如果询问,他很有可能不是让我猜,就是沉默不语,所以我索性干脆就不问了。
毕竟已经不是小孩子,我已经没有那么重的好奇心,我只关注与我们安危相关的事。
我问赵梓桐:“你说,那个声音,为什么要给你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为什么又非让你说给我们听?”
赵梓桐摇头表示不知道,反问我:“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我摇头没回答,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心中暗暗猜测,那神秘声音的主人为什么要赵梓桐将这个故事传达给我们?它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
可是,我想了许久,都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忽然,我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地面剧烈的颤抖了一下。
冷月扭头望向春园方向,低声说:“快走,他们进园了。”
第103章 身处地下
远远的,我们看到,在春园方向上,有许多手电的光束像一根根巨大的激光剑,将浓密的漆黑一遍遍的切割成碎片。
我皱眉问冷月:“你不是说我们已经在地下了吗?他们怎么会找来?丫丫听到的这个故事里,为什么又说古宅是在瘴气中?”
冷月瞥了我一眼,转身就走。
我无奈的摇了摇头,问赵梓桐:“讲完了?现在可以走了?”
赵梓桐咬着嘴唇看着我,然后又很紧张的看向冷月的背影,很是不安的模样。
黑子在旁边哭丧着脸问:“五哥啊,我们现在到底是在地下,还是在地上啊?”
如果是在地上,即使不杀阴蜃,我们也必然能够找到离开的办法。
如果是在地下,那恐怕想离开这里真的很艰难。
难道,冷月是在骗我,为的就是再次拿我当棋子?
我抬头向上方看,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甚至连块阴云都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迷蒙的瘴气和无尽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