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无极果断的摇了摇头。
王昃笑道:“因为这里经过一条龙脉,所以才把它洗刷的如此干净啊!”
上官无极一愣,忙问道:“龙脉?这世上真有这种东西吗?”
王昃用手指点着自己的嘴唇说道:“我记得我应该跟你说过,世界上有一种生物,介乎于死和生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智慧与茫然之间,它们便是‘虫’,虫无形,又有形,得‘形’者被术士所‘制’,装于器皿之中,又增其神智,赋予实体,变成了‘蛊’,反之,则是自由的‘灵’,当然,它们不是灵气,它们并没有这么纯洁。”
上官无极点了点头道:“小昃先生倒是说过,不过‘虫’与‘蛊’之间的关系,你倒是第一次提到,但是……这跟龙脉又有什么关系?”
王昃笑道:“世间万物,但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要存在,就必须得有一个‘空间’,‘虫’之一说虚无缥缈,但它们终究要有栖息之所,而‘虫’天性喜欢‘聚生’,所以它们聚集的地方,便好似一条从地下流淌过的河流,那便是龙脉。”
“龙脉……是‘虫’的河流?!”
王昃点头道:“是这样。”
“可是‘虫’怎么能拥有那种力量?龙脉自古而来的那些传说,‘虫’怎么会做到?”
王昃笑道:“有些能做到,但大部分却做不到,比如命理,比如气运,这种东西还是大多要靠‘灵气’和‘煞气’才能做到,所以就不得不说‘虫’的另一种能力……就好像……怎么说呐,‘万有引力’!‘虫’是一种介乎于能量与非能量之间的存在,所以它自然而然的会让周围的事物建立起一种‘联系’,如果把它当作一条‘河流’,那么它会很无私的让所有的能量都从它的上面驶过,这样说你懂了吗?”
上官无极还是似懂非懂,那边的李德明却惊得张大了嘴。
他突然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略显苦恼道:“我当真是……小看了天下人呐,布置这个墓穴的方外之士,不但在阵法之上有极高的修为,甚至……他的寻龙点穴的手法,更加的匪夷所思,王昃你刚才那句话说的太对了,永远不要小看一个方外之士,果真如此,当真如是!”
王昃点了点头,随后又指向巨木的最尖端,说道:“你们看看这里,这上面已经沾着一些实体了,我计算过方位,下杆之处正好是棺木的正上方,所以这上面带着的……”
他伸手从尖端处‘拔’下一条黑黄的木屑,说道:“就是那棺木本身的材质,你们看,这是楠木,上好的金丝楠木,而金丝楠木想要腐朽到这种地步,可不是几十年上百年就行的,起码需要近千年的时光,所以这下面棺材里面装着的,是一具千年老尸啊!”
李德明瞳孔猛然一缩,惊呼道:“怎么会?!怎么可能?!”
王昃无奈的摇头苦笑,说道:“李老师啊,看来……我们两个的这位‘共同的朋友’,绝对的被人给骗了啊!”
李德明瞬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心惊之中。
反而上官无极并不在乎下面到底埋的什么人。
他问道:“这么大的坟丘,下面怎么也应该有个墓穴吧,最起码也会有一个房间是不是?可是木头上显示的信息,明显是刚过了土层和龙脉,就碰到了棺木本身,这……不就是普通的‘土葬’吗?覆土掩盖棺木而已,那这么大的面积……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啊?”
第三百二十二章 断龙取脉
‘古人愚质,造蛊图富,皆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能隐形似鬼神,与人作祸,然终是虫鬼。咬人至死者,或从人诸窍中出,信候取之,曝干。有患蛊人,烧灰服之,亦是其类自相伏耳。又云:凡蛊虫疗蛊,是知蛊名即可治之。’
古之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一曰‘虫’,二曰‘气’,再曰‘痰’。
但懂‘虫’之人极多,懂‘蛊’之人偏少,善于应用之人,更是少之又少。
王昃将自身灵气散布在这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细细的体味,仔细的观察。
随后他咧嘴一笑,说道:“我懂了,呵呵,这世间的人才还真是多啊……这墓穴,其实被建成了一种叫做‘盘龙土垢’的形状,它的作用就是‘汇聚’‘凝练’,目的竟然是要通过龙脉,把整个霸王卸甲风水的气运全部集中到这里来,这个布置之人,对于‘虫’的理解当真是少有人及啊……”
砸吧砸吧嘴,王昃突然愣了一下,下意识就喊出:“你说的是真的?怎么可能?!”
这句话让周围所有人都为之一愣,不知道他在跟谁说话。
当然,王昃是在跟女神大人交流了。
什么‘虫’啊,什么‘阵法’啊,什么龙脉啊,什么‘缘木探穴’的手法啊,他王某人知道个屁。
还不都是女神大人教给他的,这货现学现卖,拿出来忽悠人。
而且颇有成效。
至于刚才的失态,就是因为女神大人的一个猜测,让他着实有些惊异了。
“小昃,这个墓穴的手法,好像……并不是要借用风水气运,而是……要养尸!”
养尸这门‘手艺’,真别说,王昃还真知道。
苗疆地区善使虫蛊,而岭南地区,就擅长养尸。
金身铁骨,日行千里,杀人无形。
把尸体当作一种武器,自然不能直接抡着大腿砸人,那是只有典韦能干出来的事。
要‘温养’,把尸体当作一种天地灵物,用特殊的‘气’加以历练,最终会成为让人生畏近乎无敌的‘武器’。
‘养尸’,听起来挺邪恶,但实际上却是道家正宗的功法。
古之道人,虽然修为高深,但身体却异常孱弱,无数的实验,无数的药物侵蚀,让他们的身体宛如孩童般。
但他们又是极为‘富有’。
所以他们便想到一个方法,自己制造一种最为忠实最为强大的‘保镖’。
尝试过无数种方法,最终,‘养尸’成为不二之选。
这项‘技艺’甚至要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时期,当时有条河流水势极凶,‘疏导’也变成了一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十上百的人刚跳进河流,就会被冲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于是,大禹将手下最信赖的几名家臣,用药物和灵气进行‘强化’,而结果……自然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几个人都死去了,却在第二天又‘活’了过来,身体有千斤之重,皮肤比岩石还坚固,更是对大禹言听计从。
就靠着这几个人,河流终于疏通,而养尸的方法,也渐渐流传了下去。
这种说法,是王昃在岭南旅游时,听一个破旧道观的老道士说的。
他低头看着脚下,不禁有些笃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