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黑水尸棺 > 第685节 >

第685节


刘尚昂:“去哪?”
我说:“寄魂庄,我要回去查证一些东西。”
从洛阳赶往寄魂庄的路上,我们几个反复推敲着老道人说的话,梁厚载推测,老道人口中的“轮回”,有一层意思应该是,罗中行的寿命原本只有三千年,所谓断了轮回,也是就是指,他已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永生。
也就是说,对于罗中行来说,长生并不意味着永生,仅仅是活得比其他人更长而已。
梁厚载的推断有很大几率是对的,因为他总是对的。
梁厚载说,顺着老道人的话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我的一世祖和罗中行相识。在罗中行刚刚得到长生的几,我让梁厚载带着刘尚昂和罗菲去外阁,按说外阁平时也是很少让人进的,可我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梁厚载他们去了外阁以后,我就带着仙儿去了寄魂庄后院的枯井,我让她在井外等着我,我一个人先去内阁,等到李壬风带着饭过来了,她顺道帮我把午饭也捎进内阁。
虽说仙儿不算我们寄魂庄的人,可当初她还是我的伴生魂时,就跟着我进过内阁,既然进过一次,也不怕她进第二次、第三次。
走过灵泉,开启三生石门,我一路小跑地来到书库,凭着记忆找到了写有罗中行事迹的那支竹简。
我仔细看着上面的文字,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罗云,字中行,少时举孝廉,舍弱冠而入山门,修十全大道……”
上面先是对罗中行进行了简短的人生总概括,然后就说起了他人生中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在入山门之前曾带家乡的青壮修建堤坝、开垦荒地、上山清除山精野怪云云。后面说他父亲重病,他铤而走险去大户家偷盗,被官兵追捕,举家进山避难,在山中遇到一个老修士,得传十全大道,因为常常为山下的百姓治病,被当地人敬为神明。
直到征和二年,巫蛊案爆发,汉武帝缉拿所有和案子有关的人,当地大户向官府告发罗中行,说他和巫蛊案有关,当时罗中行正在外云游,他的门徒、家人全部被打入死牢。直到秋刀问斩,他才得知亲人被俘,可已经太晚了,官兵发现了他的行踪,想要抓他归案,可那时候的罗中就已经道行高深,官兵拿他不住,让他逃了。
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罗中行都没再出现过,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罗中行又出现了一次,还成了张角座下的谋士,后来黄巾起义失败,罗中行再次消失。
我一边看着竹简上的文字,一边推测罗中行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点。
竹简上说他曾“举孝廉”,可孝廉制度始于汉武帝时期,老道人却说,罗有方曾经参与了地藏墓壁画的绘制。
地藏墓里壁画,是在姜太公的授意下绘制出来的,年代应该在周朝早期,距离汉武帝时期整整相差一千年。
五百九十九章 十全无当
不对,不对,竹简上明明说他是因为父亲重病才铤而走险去偷盗,老道人也说了,古往今来能够长生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周烈,另一个就是罗中行,在汉朝时期,罗中行的父亲不可能在世。
这支书简上的罗中行,真的是我要找的那个罗中行吗?
我抱起双手,盯着地上的竹简,一时间思绪有些混乱。
这时我又想起,当初十全道人曾在寄魂庄放了一把火,险些将寄魂庄千年基业付之一炬。
记得师父说过,罗中行在寄魂庄放火之前,还干了一件大事——血洗九封山。
内阁中的书简最晚也只是东汉时期的,隋唐时期的书简都在外阁,不过外阁中的那些书简我大多都看过了,里面并没有和罗中行有关的内容。
寄魂庄没有,那九封山呢,九封山会不会有其他的线索?
我刚想到这里,仙儿就拎着几个塑料袋进来了,一边朝我这边走一边嘟囔着:“在这种地方吃饭真的好吗?”
“无所谓了,吃完打扫干净就行。”我一边说着,一边朝内阁最深处的几个书架那边走。
既然罗中行曾在东汉末年出现过,也许在那个时代的书简上,能找到关于他的一些信息。
我一手端着碗喝粥,另一只手就不断地抽出一支支竹简,仙儿拿着我的刚才看过的那支竹简,正很认真地看着。
我的目标主要是和黄巾起义有关文献,对于这次险些将汉庭颠覆的动荡,内阁有有着大量文献记载,其中的大部分主要涉及到五斗米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我看了一堆竹简,都没有找到和十全道人有关的线索。
就在我心里发愁的时候,仙儿在旁边自言自语地说了句:“这个老修士到底是什么人呢?”
我转过头看着她,她正端着竹简沉思。
“什么老修士?”我问了她一句。
她抬起头来对我说:“就是将十全道传给罗中行的人啊,说起来,在听说到十全道人这个称号之前,我都不知道有十全道,也不知道这个道法是属于道家还是别的什么教派。”
她的话提醒了我,对啊,这个老修士是谁?
仙儿顿了顿,又对我说:“有道,有件事我想提醒你一下。”
“什么事?”
仙儿说:“罗中行这个名字,好像是个不外传的秘密来着,我记得当初柴爷嘱咐过你,让你别把这个名字告诉其他人。可我怎么觉得,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他了呢,也知道他就是十全道人。除了咱们几个以外,你庄师兄、耿师兄、包师兄还有夏老头和赵老头,他们应该全都知道了吧。对了,还有李壬风。”
我点了点头:“好像是这样……可我从来没有对他们说过罗中行的事啊,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呢?”
仙儿当场就乐了:“哈,我也有比你聪明的时候呢。”
我敷衍地笑了笑,将话题牵引回来:“仙儿,那依你看,将十全道传给罗中行的老修士,应该是什么身份?”
仙儿想了想,说:“其实我总觉得吧,十全道就是罗中行自己创出来的。嗯……也许那个老修士才是十全道人,至于竹简上的罗云,可能就是一个和他重名的人。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你要是觉得不靠谱,可以无视我的话。”
我笑了笑,这次是发自内心的笑,我有预感,仙儿的这番话,很可能是查清罗中行身份的关键。
将手里的几支书简塞回书架,我又跑到了存放商周时代书简的几个架子前。
在过去,内阁中的书简全都是以无序的方式随便堆积起来的,而在寄魂庄给师父守墓的一年里,我粗略地翻看了每一支书简,将它们以大体年代为依据做了重新分类和整理。
虽说内阁中的书简非常多,可好在每支书简的末尾都标注着年号,整理起来也算是比较轻松。
我让仙儿帮我一起找,着重关注和姜太公有关的书简,如果里面提到了十全道,或者大篇幅记载了史书上没有的人物事迹,就拿给我看。
仙儿对历史好像没什么了解,一边帮我找,一边不停问我姬发是谁、姬昌是谁、帝辛和纣王是不是同一个人,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不胜其烦,可我还是一个一个地为她解答,反正解答这些问题就是动动嘴而已,不影响我找书。
记得以前师父常对我说,有时间的话要多看看史书,现在我越发觉得,守正一脉的门人之所以有研究历史的习惯,很可能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破解十全道人的身世之谜。